容积法校验出厂管道式电磁流量计实施方案
目前,各水厂出厂计量普遍采用管道式电磁流量计,但随着时间推移和运行工况改变,可能会造成流量计的稳定性和准确度下降,进而关系到各项考核指标如产销差等的计算结果。由于在线使用的管道式电磁流量计拆装困难,对流量计的在线校准,以及计量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一、总体思路
利用水厂的构筑物作为测量容器,测量构筑物内水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变化高度,以此来计算构筑物内水量的变化体积,将此结果与相同时间段内电磁流量计的累计流量相比较,从而确定电磁流量计的计量性能。本次实施过程中,兼顾了不同的流速区间。从原理上,这是一种最基本最直观可靠的检测方法,实施期间需依托生产系统,其检测时间尽量避开供水早、晚高峰,确保不影响安全供水。
该方法供水范围相对较小,对全市供水影响不大,出厂流量计只有1个,由测量条件相对较简单的A水厂进行,积累实际经验后,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其他水厂的出厂流量计校验工作。影响该方法精度的因素很多,测量过程中人员的配合、竣工图尺寸与实际存有的误差、水厂可能存在少量的漏水现象,特别是排空阀的泄露等,为此,测量前需周密计划,精心实施,避免不必要的误差。
二、计算方案
A水厂净水工艺为“混凝—沉淀—过滤—臭氧活性炭—消毒”,构筑物有平流沉淀池、普通砂滤池(包括反冲洗集水井)、提升泵房、臭氧接触池、活性炭滤池、吸水井和清水池。为使正常生产与校验状态间的切换安全快速,测量过程前后阀门的启闭动作应尽可能少,尤其是手动阀门。
为此,在测量过程中,清水池前阀门不动作,确保原水不进入常规处理后,关停提升泵。参照这一思路,涉及水位有变化的构筑物(甚至包括管道内有无流量体积的变化)都需进行分析计算,计算工作量较多。另外,在测量过程中,随着水位的下降,每一构筑物的平面尺寸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,为减少误差,这些因素都需纳入计算方案中。
例如,本次对砂滤池的计算,就考虑到洗砂排水槽的影响,根据其构造,分成了4个高差范围进行计算;提升泵吸水室体积变化的计算中扣除了泵筒所占体积部分;对清水池和吸水井的面积,对照竣工图纸减去了导流墙、梁、柱等所占的面积,另外也考虑了人孔、溢流井等。
三、准备工作
测量前完成以下准备工作,以减少测量过程带来的误差。检查厂内阀门特别是砂滤池和炭滤池出水阀门的关闭严密度,对有漏失阀门的滤池提前停用滤空或在测量过程中重点监控;根据计算方案,准备好相应套数液位简易测量装置,供校核液位仪使用,分别安装于清水池、吸水井、炭滤池出水渠、沉淀池出水集水渠等处;准备各点上的测量记录表格;根据工作量大小安排各个测量点上的工作人员,配备足够数量对讲机,统一校对时间;复核阀门(尤其是超越管)状态,抽空窨井存水便于操作;供水调度中心及其他水厂做好水量调整准备。
四、校验实施
根据整体方案的部署,A水厂对其出厂管上的1个管道式电磁流量计进行容积法校验,具体实施步骤如下。
首先,将水厂清水池调至高水位,所在城市的其他水厂也相应放高清水池水位以防意外;测量前1 h降低水厂出水负荷;关闭水厂沉淀池进水阀,将沉淀池液位降至出水槽以下;关闭自用水,关闭加矾泵,关闭加氯水射器增压泵,关闭臭氧发生器,停尾水生产;停提升泵,关闭砂滤池和炭滤池相应的进出水阀门;
上述工作及人员到位后,待各测量点的液位波动缓慢稳定时,现场指挥宣布开始测量,各个测量点工作人员记录初始水位H1,电磁流量计初始值Q1和起始时刻t1;每隔3 min进行一次测量数据的记录;测量期间逐步增大流量,再逐步回调流量;现场指挥宣布测量结束,最后一次记录各点测量数据;A水厂恢复生产,恢复正常调度。此后,搜集、汇总各类记录数据,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工作。